国外调研表明,缺血性脑卒中(如脑血栓)除以高血压、脑动脉粥样硬化等为基础外,尚与血液黏稠度过高、血液呈高凝态势等密切相关。而日本群马大学草津分院仓林均医生的调研,更是阐明了血液黏稠度与脑梗死等发病机制的关系。 他以20岁~39岁男女为调研对象,了解血黏度的血细胞容值的昼夜转化,发现血液黏度并非恒定不变。从中午到黄昏,再到夜间,血液黏度逐渐下降;而从深夜到黎明,以至中午,又逐步上升;从凌晨4时至上午8时,达到顶峰。 美国医学家认为,早晨6时至中午12时,为脑卒中高发时段。此间血浆中儿茶酚胺释放增加,心率加速,血压上升,血液浓缩,血小板聚集力强,极易形成脑梗死等缺血性脑卒中。 仓林均医生在零时给予受试者200毫升的饮用水。当清晨时发现其血液黏稠度非但未升高,反倒下降。白开水等饮用水,确实可降低血细胞容积,降低血黏度。提倡临睡前饮用200毫升左右的白开水,不失为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可信又经济、实用的举措。 晨醒后不吸烟,更应避免被动吸烟,不酗酒;早餐勿过食油腻厚味食物;忌狂喜或暴怒,如此对保护心脑血管,防病保健大有裨益。 来源:健康报 |